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剛剛好的父母

老師:我家小孩正常嗎?

他已經一歲半了,怎麼都不會叫爸爸媽媽呢?

他很愛跑來跑去,動個不停,玩玩具都不持久,會不會是過動兒呢?

她好像不太愛爬、爬那麼少,以後會不會動作發展困難呢?

她總是只重複同樣的動作,是不是哪裡有問題啊?

您也有和這些爸比媽咪有著一樣的問號嗎?這些問題是不是常常困擾著您呢?或許這正是你自己的疑問,又或是身邊朋友的擔心呢?

自孩子呱呱落地後,從一個不會說話只會哭的小嬰兒,逐漸成長到會對著爸比媽咪笑、會坐、爬、站、說話、還會跟人玩、甚至還會跟您頂嘴、鬥嘴,這一連串身心發展的變化總是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與感謝。只不過,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仍會不時的擔心,我的孩子發展是不是正常?有沒有需要更豐富的刺激與協助?想讓您知道的是:三歲以前的孩子身心發展的里程碑,以及可能的發展遲緩的警訊。

孩子的發展可分為六大領域,而且這六個發展領域可是息息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身,每個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皆有不同的身心發展重點。但許多爸比媽咪往往會特別注重孩子的語言與認知能力發展,卻忽略了動作、社會、情緒以及生活自理等面向,因而使得孩子發展呈現失衡的現象。想讓您知道的是:孩子學會能言善道固然很重要,但是能學會與人分享以及能夠在媽媽的安撫下停止哭泣的能力更是不可或缺;雖然一歲半就會數數是非常厲害的,但同時期若孩子能自己拿湯匙吃東西則更是符合這個年齡層的身心發展。因此,當我們審視孩子的發展狀況時,請別忘了要同時觀察這六大發展領域,並且要同步促進,才能協助孩子的身心發展均衡又完善。

簡述嬰幼兒六大發展領域如下:

一、粗動作:大肢體動作發展。如:翻身、坐、跑、跳、騎腳踏車等。

二、精細動作:小肢體動作發展。如:會拍打東西、手指頭或手掌有力氣抓緊媽媽的手指、會操控手的力道、會張手抓取物品、有力氣拉住玩具不讓他人搶走、拿湯匙、拿筆亂畫、拉下拉鍊等。

三、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瞭解他人非口語與口語訊息,同時也能適當使用非口語或口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意見。例如能夠聽懂大人講的動作名稱(如:拍拍手),並可做出相對應的動作、會叫爸爸媽媽、會說單詞等。

四、認知學習:認知概念的學習,像是會分辨顏色、區別大小、能夠正確玩形狀筒、拼圖、相對詞概念、數量概念等。

五、人際社會:對他人有適齡的人際互動興趣與社交技巧。如:認得媽媽的臉、懂得怕生與危險、負向情緒能被媽媽所安撫、喜歡跟人一起玩、主動分享、關心他人的感受、一起玩或輪流玩遊戲的能力等。

六、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照顧的能力,譬如自己拿奶瓶、喝水、拿湯匙吃飯、刷牙、穿衣服、背包包等。

孩子有「個別差異」,發展快慢各有不同,即使是同樣年齡的孩子,也不見得會表現出同樣的能力,就連孩子本身在各方面的發展速度也可能不同,如:身體動作發展較快的孩子,不見得在語言表達上也發展較快。以下提供給各年齡層孩子的發展檢視重點給爸比媽咪們參考。

嬰幼兒發展成長各階段檢視重點

年齡

領域

6個月

9個月

12個月

(1歲)

18個月

24個月

(2歲)

36個月

(3歲)

粗動作

1.脖子需有支撐力

2.將上半身撐起

能夠坐起

1.能夠爬行

2.扶東西站起

3.模仿拍手、再見等姿勢

放手走路

1.學會跑

2.倒退走

3.上樓梯

4.模仿做家事

5.向前踢球

1.一腳一階梯的上下樓梯

2.雙腳跳

精細動作

1.搖晃玩具

2.嘗試鬆開手指

雙手並用

拇指跟食指抓捏

1.可拿起杯子

2.翻書

堆高3、4塊積木

1.拿筆畫圈

2.疊高6塊積木

語言能力

發出引人注意的聲音

發出單音

發出叫爸爸媽媽的聲音

1.模仿詞彙

2.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

3.會表達需要

1.會用兩個單字合併的句子(ex.媽媽抱抱)

2.會表達尿濕褲子

1.能說出約20-50個詞彙

2.嘗試簡短句子(含主詞、動詞、受詞)

認知學習

能模仿學習外界給予的視、聽覺刺激

注意聲源

能找出對應物品

能正確指認1個圖形

了解溝通特質(ex.輪流、禮貌)

聽指令指出身體的4個部位

人際社會

對鏡中的自己感興趣

1.分辨熟人與陌生人

2.可能會畏懼陌生人

1.發展自主意識

2.想嘗試獨立完成某件事

能從照片或鏡中認出自己

對友伴產生高度興趣

1.分享行為

2.可能會因搶玩具而爭執

3.展現同情心、照顧行為

生活自理

以舌頭移動口腔食物

1.奶瓶喝奶

2.拿湯匙

脫襪子

1.水杯喝水

2.拉拉鍊

自己用湯匙吃飯

自己穿脫衣服

透過上表希望可以讓爸比媽咪簡單檢視孩子的發展成長是否符合平均發展,若在觀察時發現寶貝有任何較延遲的情況都可以直接請教專業醫生,同時爸比媽咪也不需要太緊張,像是有些小女孩可能在一歲大時已經能夠清楚地表達需求,而小男生則可能到一歲半語言能力才逐漸成熟。爸比媽咪也可以試著去思考、觀察寶寶的需求,慢慢磨合出專屬於您與寶貝間的親子互動方式。或許您的孩子很早就出現模仿詞彙的行為,那麼就可以多提供豐富的兒歌韻律來促進寶貝的語言仿說能力;如果孩子很常手舞足蹈、總是停不下來,那麼離開沙發、走出戶外,帶上一顆小皮球吧!

身為爸比媽咪該如何引導孩子有發展更佳的身心呢?是否需要提供超豐富的學習環境?語言刺激要多多多更多…?還是要買一大堆玩具?

以下提供一般爸比媽咪教養孩子的基本引導守則:

1.足夠的時間與體力;

2.足夠的敏感度與耐受力;

3.親密感與安全感的建立;

4.紀律與同理心的培養;

5.豐富但適切的語言引導與認知刺激;

6.豐富但適當的環境刺激;

7.爸比媽咪自我的了解與成長,對孩子合理的期待。

想讓您知道:過多的刺激有時反而會讓孩子負荷過重,甚至還可能會抗拒學習或無法吸收;過少的刺激,則又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學習機會。過猶不及,都不太恰當的,但什麼狀況叫作「太過」,什麼狀況又叫作「不及」?實在很難有一個具體清楚的定義,這會需要爸比媽咪試著去思考並觀察孩子天生的氣質與需要,以及了解掌握爸比媽咪自身的性格特質後,雙方慢慢磨合出專屬您們自己的親子互動模式。例如:若孩子是個對聲音很敏感的孩子, 很早便有仿音的能力,那麼你可以多提供豐富的兒歌韻律,當孩子會開始說短句之後,便可以用較為成人式的說話方式與孩子對話,加以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但若孩子比較喜歡操作玩具,聲音較少,對語言的理解速度較慢,那麼你幫孩子挑選音樂時,則旋律要簡單,經常重複播放,並伴隨動作表演,提升孩子的興趣;同時,與孩子說話時,則不要使用過多的成人式語言,需多運用疊字、媽媽話的方式與孩子說話,提升孩子對於語言的吸收。

要如何當個「剛剛好」的爸比媽咪,正是考驗為人父母的智慧與耐心了!

推薦繪本:

小金魚逃走了(上誼)

月亮晚安(上誼)

窗外送來的禮物(上誼)

麥克,吃早餐(和英)

小象散步(天下雜誌)

去買東西!(天下雜誌)

我要牛奶!(遠流)

好髒的哈利(遠流)

我最討厭你了(遠流)

兔子先生,幫幫忙好嗎(遠流)

逃家小兔(上誼)

阿文的小毯子(三之三)

鯨魚!(三之三)

大象艾瑪(和英)

小步走路(和英)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Copyright©裕元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 Reserved.
建議使用的瀏覽器為Chrome / Firefox / IE9(含)以上 / Edge
Desktop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