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有禮貌

有禮貌!可以化干戈為玉帛!

有禮貌!是對人行為表現的稱讚!

有禮貌!更是對孩子有教養的肯定!

想得到這樣的稱讚和肯定,其實很簡單,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陪同孩子從小時候、小地方做起吧!

有禮貌可以從習慣說『請』、『謝謝』、『對不起』做起。想請人幫忙的時候,可以說『請』;別人幫忙我的時候,可以說『謝謝』;不小心碰撞到別人的時候,可以說『對不起』。做到這些一點都不難,只是有時候會不小心忘記,此時身旁人的提醒就變得很重要了!禮貌是一種對自己有好處的行為。禮貌像一朵花,因為花可以吸引到許多的小動物,也像一隻可愛的小鳥,因為小鳥會唱出他悠美的歌聲,也會吸引一些小的動物。有禮貌會吸引人來幫助你、樂於跟你做朋友。

禮貌是人跟人之間的調和劑,它可以幫我們把大事變小事,小事化成無事。小寶匆匆忙忙的跑過來,阿成騎著腳踏車不小心撞到小寶,阿成很有禮貌的說:「我不小心撞到你,對不起!」小寶也道歉說:「我不是故意衝過來的,真的很對不起。」兩個人都說了這句有禮貌的話,彼此的原諒讓他們可以一起玩得更開心!

親愛的爸比媽咪,是否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間的衝突就像不定時炸彈般這麼無預警地在你身邊遍地開花…

「他不是故意的!」這是最多大人勸誡孩子的一句話,這很容易「句點」孩子,同時也在孩子心裡埋下一個不舒服的種子,因為他的不舒服情緒沒有被承接、更沒有被處理,所以未來隨時可能因一言不和而發生爆點!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這麼做吧!善用禮貌這個調和劑,讓我們的孩子從小時候、小地方學習、練習起吧!

『請』,可以用在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有禮貌的邀請對方伸出援手,讓我們陪孩子練習說:「請問這個玩具要怎麼玩?」

『謝謝』,受到別人的幫助或是好意,或者收到一份可愛的禮物,可以大方的跟對方說謝謝,讓我們陪孩子練習說:「謝謝你幫我、謝謝你送我這麼可愛的禮物。」

『對不起』,在公園玩耍不小心撞到他人,或當孩子不小心用球打到別人,讓我們勇敢的跟對方說聲對不起,一起陪孩子練習說:「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請你原諒我!」

教孩子學禮貌的過程中,爸比媽咪可以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與目的,接著適時糾正、教導正確的觀念,比如:當孩子講話口氣不好時,爸比媽咪可以先試著舒緩孩子的情緒,接著詢問生氣的原因,詢問清楚後,也明確的向孩子表明,哪個用字遣詞或語氣,讓爸比媽咪聽了覺得很難過等,並希望下次可以有禮貌的表達,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認知。

禮貌就像一面鏡子。例如你是一個善良天真有禮貌的小孩子,就可以照出美麗漂亮可愛的小孩子;假如你是一個只知道霸占、不懂得尊重別人和不禮貌的人,只知道欺負人,照出來的樣子一定邪惡兇猛。透過學習、練習常說『請』、『謝謝』、『對不起』,讓孩子懂得禮貌,容易與人相處、結交朋友。

現代社會是個「非正式」的社會,也是一個高度自由化、充滿個性化的社會,過去很多行為規範上的束縛在現在看來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例如以前我們寫信,稱呼、落款、問候語、結束語,都大有講究,而時至今日大多用電子郵件甚至純靠社交網絡,根本沒有人去在乎這些規範或客套了。這樣的社會,有時候會讓我們在教小孩的時候感覺疑惑,規範教多了,孩子會覺得不耐煩或不以為意。不過,在教孩子禮貌這一點上,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因為好的禮貌始終是社交禮儀所歡迎的,而從長遠看,禮貌會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有極良好的加乘作用。

有禮貌能真誠地顯示對他人的尊重,雖然對人的真正尊重是來自內心而非口頭,但就在日常相處的短暫剎那,簡單的幾個字,「請」、「謝謝」和「對不起」能讓對方感到被尊重。

讓我們的孩子從現在開始養成習慣,無論在家裡、在外面,或是未來在學校裡、社會中、工作場合、朋友圈裡,可以因為有禮貌讓人產生並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進而博取更多好人緣和好機會。

孩子有禮貌的背後,是父母給予孩子好的家教名聲。讓我們用更廣闊、更高層的的角度來看禮貌,這甚至對整個社會的良善文明氛圍都能產生提昇效用。

適合教導3~6 歲孩子的一些基本禮貌行為:

1.與人交談時要看對方的眼睛。

2.練習主動打招呼,例如「早安」、「再見」。

3.打斷別人或者需要他人讓路的時候會說「對不起」、「借過」。

4.飯前飯後都要洗手。

5.吃飯時要坐在桌子前面,不跑來跑去。

6.會說「請」、「謝謝」、「對不起」。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很基本的禮貌,亦極符合幼兒的認知水準,並不難學習,爸比媽咪只要多用點心和方法也很容易教。但不可否認的是,讓孩子做一次容易,長期以往形成習慣,就不是那麼簡單,培養好的禮貌習慣需要爸比媽咪在家持之以恆的練習,把這些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爸比媽咪或許都知道帶孩子去餐廳吃飯,會要求小孩坐在餐桌前不亂跑,但在家通常好像就不那麼嚴格了呢? 其實最好的方法應該是無論在家裡或家外都應該保持一樣的標準,當孩子小的時候,不同場合用不同的規矩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容易引起困惑,所以請在孩子適應這些禮儀之前,不要給他例外,無論在家裡或是在家外也都用同樣的規則。更重要的是,爸比媽咪也請以身作則不可輕忽,在讓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的同時,你自己也別忘了要記得講。

當孩子很難教時讓怎麼辦? 畢竟孩子不是機器,不可能任由我們按扭操作就好了。很多時候孩子沒辦法遵守規則,或是也有許多爸比媽咪認為孩子是故意甚或不服管教,事實是不一定是孩子過於調皮,有時候可能是生理原因(如太累或不舒服),有時候也可能是爸比媽咪的方法不夠好,孩子沒辦法做得到。比如說,我們希望孩子3歲開始就能夠老老實實坐在桌子前面吃飯了,沒吃完飯不能下桌,但是有些小朋友腸胃比較敏感,他一吃飯,腸胃就會受到刺激而積極蠕動,導致他想去大便。這個時候,你讓他去嗎? 當然要,畢竟健康是第一位的。但是很多時候事情不是這麼簡單,比如孩子本來就有吃飯的問題,一到飯桌上就會找各種藉口來鬧,他說要去廁所,結果坐了半天什麼也沒出來,反倒讓餐桌及用餐氣氛亂成一團。

教孩子禮貌和教他一切其他事情都是一樣的,父母得取捨。我們不能一蹴而就的讓孩子一下子學會所有我們要求的事情,所以我們要選擇當下最重要的。比如吃飯的例子,如果孩子的腸胃確實比較敏感,時不時的需要且能夠在吃飯途中上廁所,那麼「吃完飯才能離開餐桌」的禮貌行為就先不用規定得那麼嚴格,允許他因為如廁而離開,哪怕每頓他都要求去廁所坐上一陣,就算你覺得他是故意的,也沒關係。你讓孩子在「離開餐桌」這一點上贏了,他會讓你在其它地方勝利,比如你可以要求他在離開餐桌之前說「對不起」,吃飯的時候必須用餐具等等。又比如因為種種原因,孩子很難一直坐在飯桌前,那麼先不要要求他每天都做到,只要求他每週五晚飯可以做到良好的餐桌禮儀,在這個基礎上再慢慢增加天數,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式。

禮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表現,如果孩子在外與人相處無禮、或是見了人不打招呼,在家表現肯定也能略猜一二。禮貌對孩子有深遠影響,除了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也會擴及至未來出社會、進職場,足見禮貌的重要。想教出有禮貌的小孩有幾個原則可遵循,其中最重要的是「身教」,畢竟沒禮貌的父母是教不出有禮貌的孩子!禮貌是人與人之間促成和諧相處的行為,藉由良好的言談舉行,呈現對人的友好與尊重。以孩子的禮貌教養來說,許多父母在意的是孩子對人或在外的禮貌表現(行為、說話等),不過禮貌不應只是外在行為,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發自內心地表現出來,這與家庭教育以及孩子平時與爸媽的互動息息相關。

禮貌有多重要?好的禮貌行為來自同理心,也就是能夠發自內心地為他人著想。這是因為,同理心能讓孩子站在別人立場思考,包含覺察別人的情緒、思考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也因為這一份同理心,這些孩子在與人相處時客氣、不會口出惡言傷害人,也會適時表達關心。禮貌除了是能說出「請、謝謝、對不起」,更包含了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做讓別人舒服的事,這些都與禮貌相關。

讓小孩子有禮貌,需要父母時時提醒,但這不代表你要從此成為一個嘮叨的媽媽/爸爸。與其天天早晨提醒孩子說「早安」,你可以做為表率先每天和他說「早安」做起,用實際行動來提醒他。也不需要總是責備孩子,把禮貌養成習慣是個長期的事情,爸比媽咪自己要先有耐心。

越加深入了解品格教育、禮貌的重要,就會知道爸比媽咪的言行與教育方式對孩子有多麼深遠的影響。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建議爸比媽咪在教孩子學禮貌的過程,注意謹慎言行,透過爸比媽咪的好榜樣與教育,從小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好行為與價值觀。比如:孩子收到他人送的禮物時,要有禮貌的回覆謝謝之外,更提醒他們要好好珍惜這份禮物,不可輕看他人的心意。提醒爸比媽咪在教孩子學禮貌的同時,更要為孩子培養好的習慣、價值觀與內涵。

推薦閱讀

森林裡的禮貌運動(小熊出版)

聲音不是用來吼叫的(遠流)

連怪獸也要刷牙(薪展文化)

真是沒禮貌(維京)

我絕對絕對不吃蕃茄(上誼文化)

這樣做又沒關係(宇林文化)

為什麼不行(宇林文化)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Copyright©裕元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 Reserved.
建議使用的瀏覽器為Chrome / Firefox / IE9(含)以上 / Edge
Desktop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