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爸媽的EQ課

好不容易上餐廳吃頓大餐,結果女兒打翻了桌上的果汁,搞得混身狼狽…
正趕著出門的媽媽,偏偏兒子在一旁大哭;我不要穿這條褲子、我也不要這個襪子…
拖著工作整天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一開門迎接爸比的是滿地亂丟的玩具和衣物及空盪盪的餐桌…

生活中總有些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就是會時不時地令人感到心煩、低落,甚或會感到非常沮喪,攪得我們的情緒就如同海水波浪起伏一般,令人難受。

今天想跟爸比媽咪來談談有關我們的EQ…
想讓你知道的是:當你心煩時,你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方式往往容易讓你做出糟糕的決定。有關於親子互動的研究曾發現,在互動過程中只要其中一個人(無論爸比媽咪或孩子)加入一個敵意的念頭或評論,所有建設性思維便會悄然而止,而這極容易讓家庭成員發生爭執或衝突,原先的問題也得不到改善或解決。

  事實上,累積收集長達50年有關親子互動的研究顯示,爸比媽咪得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才能夠進行有效且優質的管教。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每一種情緒及其行為表現都將招致不同的後果,如:正面的情緒無論是非語言或語言表達,像是微笑或是輕拍肩膀,都會是十分有效的訊息強化劑。它們在說:「我喜歡你這樣。」「謝謝你撿起你的玩具。」「這真是一個好辦法。」「我愛你。」而另一方面,那怕是一個『嘖』(很嫌棄/不耐煩的那種聲音)、一個皺眉、甩手、轉身或大聲咆哮,則會讓孩子把同樣的非語言或語言表達解讀成在批評或否定他們。當你在話語中附帶的情緒,無論是你說出口的話語,或是你的聲音、表情、肢體語言,總是會比許多人認為的還要更重要──特別是當你在講故事、聽孩子說話、設定規範,或管教孩子時。

  相信爸比媽咪早就已經知道的是:你我的情緒對孩子無時無刻皆有著深遠的影響。要怎麼辨別我們控制情緒的技巧如何?只要回想看看當孩子行為不當或拒絕服從我們的口令時,我們將會如何表現。每當這種時候,我們是很容易動怒,且斷然對孩子下命令,喝斥他不可以..怎麼做或是要求他…立即這麼照做;還是能夠理解孩子這麼做的背後理由,並且能果斷地給他明確且正向的指示。當我們對孩子發脾氣時,本能地會尋求自我保護,所以他們肯定會有防禦性反應。例如當你罵他,孩子也會回嘴。很快地當孩子年紀漸長,你們之間就只會剩下互相指責、謾罵和冷嘲熱諷,直到你們當中有人受不了而讓步或收兵。這將會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脅迫循環──小小的衝突,往往演變到讓我們和孩子都瀕臨失控邊緣。我們的目標是在家中避免發生這類的脅迫窘境。一旦它們發生了──而且它們一定會發生──你需要具備能很快解決這惱人問題的策略。

第一步:對自己喊暫停
  如果我們能在出現情緒失控反應前給自己一個重新調整的機會呢?那麼我們將能夠較容易找到平衡,例如做幾個深呼吸,用足夠的時間來化解即將在我們體內爆發的炸彈。幸運的是,這一切都還來得及,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持續練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不難,因為我們大多數的人善於在工作場域控制情緒,那是因為我們知道對上司或同事大喊大叫的後果不堪設想,而控制情緒的訣竅就在於,在反應前先學會對自己按下暫停鍵。

讓我們倒帶,看看爸比媽咪可以怎樣更妥善地處理這些情況:
好不容易上餐廳吃頓大餐,結果女兒打翻了桌上的果汁,搞得混身狼狽…
正趕著出門的媽媽,偏偏兒子在一旁大哭;我不要穿這條褲子、我也不要這個襪子…
拖著工作整天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一開門迎接爸比的是滿地亂丟的玩具和衣物及空盪盪的餐桌…

當我們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即將沸騰,何妨轉過身、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恢復平靜,然後思考一下:「現在是什麼情況?他怎麼了?」「生氣有用嗎?」「我想要什麼?」「可以做些什麼讓情況更好?」

發生上述情形,任何人都有很好的理由可以生氣。不過,對家人動怒並不會帶來愉快的時光。想像一下那個連鎖反應。一個急迫焦躁的反應會引起另一個急迫焦躁的反應,而這種敵對的互動可能升級成一場衝突,為家庭成員帶來數小時、甚至持續好幾天的苦澀感受。這肯定不是我們所想要的!

第二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讓自己能立即冷靜下來的好方法,莫過於思考「我想要什麼?」「可以做些什麼讓情況更好?」這將能幫助我們找出未來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執著於眼前的麻煩狀況。在一般情況下,你希望那些問題現在就停止。但目標幫你專注於想要發生的情境。如果你想吵架,請繼續表達你的憤怒。而這就如同白晝之後便是黑夜一樣,一場爭吵將不可避免。但如果你想要享受家庭時光,花點時間讓自己冷靜。接著你可以在不使用負面字眼或情緒的情況下思考你的目標。事實上,你可以透過將目標切換到夢想模式來誇大它。當你可以在腦海裡創造出積極的影像時,你就能控制情緒,把注意力轉向未來,並確定你所想要的。你可能會對自己竟然能發揮這麼大影響力感到驚訝。

讓我們來試試以下這些防止情緒失控、並得以有效控制情緒的方法:

1.回應,但不反應。
2.身體脫離現場──走開或走到另一個房間。
3.精神脫離現場──數到十或深呼吸。
4.緩和情況──改變主題或發揮幽默感。
5.賦予自己權力──提醒自己,你可以處理這件事。
6.專注於你想要達到的積極目標。
7.同理對方──了解孩子的立場,並積極傾聽。
8.表達正面的情緒──微笑,專注在自己和孩子好的感受上,或當時出現的某件好事情。

  你可能會認為說得比做得容易。沒錯,當我們感到心煩時,當下真的會很想發作。尤其當行動和反應已成為我們數十年來本能反射的習慣,而這些習慣其實很難被改變。此時我們需要練習──很多次、不斷的練習──來馴服我們內在一觸即發的洪水猛獸。

  學習控制或管理情緒不僅對你健康,對整個家庭也很健康。控制情緒可以降低血液中壓力荷爾蒙的水平,並有助於預防血壓急速升高。它也會在孩子身上減少恐懼與困惑。我們聽到爸比媽咪說,吵架對他們的關係有好處;當他們相互叫罵時,只是在釋放壓力。不幸的是,孩子不了解這個概念。他們聽到的只是響亮且憤怒的聲音,而且他們傾向於認為爸比媽咪會吵架是他們的錯。大多數夫妻都會起爭執,但最好不要讓孩子聽到。如果你認為他們沒在聽,或是不能聽到你們在房子另一邊爭吵,你最好再思考一下。

  情緒教育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層面甚廣,是每位爸比媽咪都應學習的教育課題,爸比媽咪若要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應從家庭教育做起,在教育孩子前先學習控制自身情緒,建立自身角色的正確心態,幫助孩子理解情緒!因為孩子的情緒表現多是由爸比媽咪平日互動中學習而來,爸比媽咪要了解自身的角色對孩子影響很大,並正確建立自身角色的心態。所以在教育孩子之前,爸比媽咪自身的情緒管理很重要,若是控制不好,往往將一件小事情變得更加複雜。「情緒」基本上是爸比媽咪與孩子相互影響,爸比媽咪教孩子前請先控制情緒,應該先將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讓孩子有良好的學習對象,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情緒控制力。
  例如:當爸比媽咪察覺到自己處在情緒狀態不佳時,應先控制好自我的情緒和言行,將要說出口的話放慢或等一下再說。當孩子有情緒時,背後一定有自己的想法,爸比媽咪應該先去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通常在了解原因後,就不易受到孩子的外在情緒影響。先轉移心境、處境和情境爸比媽咪若當下的情緒實在無法忍受,可以先轉移心境,或是換個空間,過一段時間後再去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情緒起伏就不會像原先那麼大。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人人都會有情緒,開心時想笑,委屈時想哭,這是人的本性。但是,情緒就像水一樣,只有讓它在暢通的水管裡流通,才會活水不斷。爸比媽咪學會控制情緒,不是堵住情緒的出口,把情緒戒掉。而是要找到疏解的出口,懂得分清輕重緩急。天底下,沒有完美的孩子,更不苛求戒掉情緒的爸比媽咪。

  簡單來說,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事實上,要達到這樣的「情緒自由」,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實現。尤其是為人父母後,與孩子之間有血濃於水的關係。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爸比媽咪的心。孩子表現一直不理想、不如預期,怎麼可能不為他的未來擔憂。面對孩子的拗執哭鬧、調皮搗蛋,怎麼可能心平氣和。即便如此,每天在家裡對著孩子上演「獅吼功」、遇事不順心不如意就暴躁焦慮不安,也沒有辦法改善現況、解決問題。

  要知道,「情緒」並不是發洩完了就沒事。事實是:不當的情緒發洩,慢慢就演變成了控訴和指責,不僅不利於解決原本的問題,還逐漸造成了家人關係之間的裂痕、鴻溝。聰明的爸比媽咪,會懂得釋放情緒之道。智者以理智控制情緒,不智者以情緒控制理智。事實上,情緒原本不分好壞,而好與壞本就是世間共存的。但凡情緒健康的爸比媽咪,都懂得重管理、輕控制、少隱忍,也就是懂得如何釋放情緒。

  讓我們以「溫柔但堅定」的態度及方法來養育孩子,原則有三:
在「情緒管理」時,爸比媽咪可以用「看見、暫停、表達」三步驟,來平和的將負面情緒加以釋放。

一、看見:
  這是看見孩子,也是看見自己。被孩子的行為,自己因而被激起了負面或憤怒的情緒。

二、暫停:
  我們稱之為「積極的暫停」。就是當你感受到「情緒」的底線被突破,想大吼大叫、罵人、抓狂時,請開始對自己做心理暗示:按下「暫停鍵」,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冷靜下來之後,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三、表達:
  待情緒平靜之後,用正向、具體、清楚且簡單的方式對孩子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看到孩子表現不好時,直接對孩子說「你剛才這樣做,讓我很擔心」。而不是說「怎麼生了你這麼笨的孩子」。
當孩子知道了爸比媽咪的感受和需求後,自然會設身處地的替爸比媽咪著想。有可能爆發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寬容待人、溫暖處事的爸比媽咪,很多時候,看似佛系,放過了別人。實際上是放過了自己,也取悅了自己,更贏得了孩子的心及親子關係。

推薦閱讀
家有生氣小恐龍(大穎文化)
潔西卡和大野狼(遠流)
公主四點會來(三之三)
小熊的小船(台灣東方)
我畫的窗子(飛寶)
我好擔心(三之三)
我還得哭(小魯文化)
愛哭公主(天下雜誌)
生氣王子 (天下雜誌)
有時候,我覺得我像……(親親文化)
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 (親子天下)
床底下的怪物(上誼)
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天下雜誌)
壞心情!(小魯文化)
生氣湯(上誼文化)
菲菲生氣了(三之三)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Copyright©裕元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 Reserved.
建議使用的瀏覽器為Chrome / Firefox / IE9(含)以上 / Edge
Desktop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