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我,陪你說!

「1歲多了,我說什麼Lilly都聽得懂,叫她做什麼也都會,但她就是不說話…她是不會說話還是不想說話呢?」
「2歲的Alan,會叫爸爸媽媽,但很多音都發不好!阿東阿東地叫著阿公,他是不是舌頭有問題?」

  有些爸比媽咪對於孩子「開口說話」過度緊張,一直強迫孩子開口;有些爸比媽咪則認為「大雞晚啼」無傷大雅,對於孩子開口說話、語言發展狀況過於輕忽,如此過猶不及皆可能會使孩子更慢說話、更說不好話,想讓您知道的是:請好好掌握「3歲前的語言發展黃金期!」
  當同齡小孩已經會說話、與家人互動時,我們家小孩卻還在「咿咿呀呀」、也不會叫人時,相信為人父母者很難不擔憂,和孩子互動時,於是可能會急促地要求孩子跟著開口學講話,例如:「叫媽~媽~」、「叫爸~爸~」。但究竟是應該要耐心地再給孩子一點時間?或是應該要早點帶去給醫生檢查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發展方面的問題呢?或許爸比媽咪遇到「嬰兒幾個月才會說話?2歲孩子的說話能力?2歲半不說話正常嗎?如何教小孩說話?」等疑問,會先上網搜尋或詢問相關資訊,一方面當然可以給孩子多一點學習時間,而另一方面又擔心若孩子真的有狀況會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是的,0~3歲孩子的語言發展確實存在著不同的里程碑!無論孩子的發展屬於正常或遲緩,適時把握黃金關鍵期並做出正確判斷,對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是極為重要且必要的課題。讓我們先來了解有關0~3歲孩子語言發展特徵:

●0-6個月
1.會用哭聲、看著爸媽、抓撥踢等方式表達需求(如尿布濕、肚子餓與不舒服等)。
2.會對著大人微笑或發出聲音,會對大人發出聲音表示愉悅或不悅,如咿咿啊啊、笑聲等。咿咿呀呀的聲音變得更像大人說話的樣子,開始有類似「ㄅㄆㄇ」的音出現。
3.對環境中的聲音與熟悉大人的聲音有反應,當大人改變音調時會有反應,例如:可能會安靜下來或微笑。
4.會去找發出聲音的地方、朝著聲音源頭看與轉頭。
5.會玩自己的聲音,也會發出聲音吸引他人或跟人互動。和他玩的時候會發出「咯咯咯」的聲音。

●6-12個月
1.能使用簡單手勢或動作表示想法或需求,例如:掰掰說再見(揮手)、謝謝(點頭)、不要(搖頭)、伸手指物。
2.開始牙牙學語,發出的聲音長短不一並可能有變化,如:「八八八八搭搭,咕咕咕咕…」的重複音。會出現有類似說話的語調,如;大多數孩子會發出類似叫爸爸或媽媽的發音。
3.能聽懂並開始理解生活中常聽簡單的話語,如抱抱、鞋鞋、嘴嘴、ㄋㄟㄋㄟ、謝謝、再見、給我、拍拍手或餅乾等。
4.能聽懂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句子並開始照著做,如:媽媽抱抱、拿去給爸爸。
5.聽到大人喊叫自己的名字或小名時會有反應。
6.會開始學習或喜歡模仿他人的動作或表情。

●1歲-1歲半
1.能聽懂日常生活中沒有動作提示的簡單指令,如等等、拿鞋鞋、喝奶奶、拍拍手、過來、給我、坐下…等。
2.可以辨認自己的身體部位或五官,可以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人物名稱,並能聽懂人與物的名稱並正確進行配對,如指出身體部位:手手、鼻子;指出家裡的人如:阿公、阿姨。
3.會模仿幾個常聽到的聲音,如汪汪、爸媽、車車、No No、Ok等。
4.開始說些有意義的單字或疊詞,例如:鞋鞋、奶奶、家人稱謂(媽媽、爸爸)。
5.能叫出家人的稱謂與熟悉物品的名稱,如:爸爸、媽媽、杯子、狗狗、車、鞋、門。
6.會說出一些常用的動作詞彙,如:喝、開、要、吃、打。

●1歲半-2歲
1.已能說出約30-50個詞彙,如謝謝、對不起、鞋鞋…等。
2.能模仿許多聽到的聲音,如汪汪、喵喵、咕咕咕…等。
3.能跟著仿說大人說的單字或詞彙。
4.會簡單組合詞彙,如媽媽抱抱、爸爸車車等。
5.聆聽兒歌或歌謠時,也能跟著哼哼唱唱。
6.會照大人的指示做動作,並能開始聽懂大人較複雜的問題,如:「你的車車在哪裡?」、「把湯匙給媽媽」。
7. 聽得懂「好不好」、「要不要」的問句,如:「你要不要喝水?」、「洗澡好不好?」
8.可以從圖片中找出自己熟悉的物品,並指認給你看。會說的詞彙越來越多,也可以看著圖片說出名稱。
9.會說「動作+名稱」的短語句,如:「喝奶奶」、「車車跑」。
10.開始會使用問句,如:「這是什麼?」

●2歲~2歲半
1.能理解更長的句子,如:「把你的餅乾倒在盤子裡」、「去房間拿襪子給媽媽」。
2.能理解相對概念,如:大/小、多/少、快/慢、開/關等。
3.能對周遭環境中物品命名及唱名,如:門、電燈、床、樓梯等。
4.會使用完整語句,如:「阿媽看電視」、「妹妹換布布」。
5.開始會說代名詞,如:「我要這個」、「我要吃蘋果」、「我要玩車車」。

●2歲半~3歲
1.能聽得懂並回答簡單問題,如:「這是什麼?」「爸爸在哪裡?」
2.可以聽懂「因為」的句子,如:「因為你感冒了,要去看醫生、吃藥藥。」
3.會運用更多的字、句和家人互動,例如:「媽媽,我的貝貝不見了。」
4.會問問題,如:「你在做什麼?」「書在哪裡?」「為什麼要刷牙?」、
5. 常和孩子相處的家人,可以理解他講話的多數內容。

  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不盡相同,所以孩子說話的主動性也會因而有所差異。另外照顧者給孩子的語言刺激不同,也促使每個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呈現快慢或多寡程度不同。爸比媽咪可以試試以下10個方法來陪伴並引導孩子的語言發展:

1.儘早開始多與孩子說話:
  從嬰兒時期開始,照顧者要習慣與寶寶說話,如「媽媽來了!寶寶餓餓哭哭啦!」、「媽媽摸摸小手手、小腳腳!」

2.慢慢說讓孩子聽理解:
  還沒有開口說話、展現溝通能力的孩子,首要重視的是他聽話的理解能力,這時候爸比媽咪要放慢說話速度、精簡說話字句及內容,可從讓孩子執行簡單的指令開始,如:去拿鞋鞋、丟到垃圾桶。

3.為孩子解讀心聲:
  當孩子還沒有完整表達能力時,爸比媽咪要練習為孩子解讀心裡的話,當孩子有需求時,忍住先不直接給予,而是猜測及試探並說出孩子需求和想法,如:「妹妹想要喝水嗎?」,當孩子指著某物品時,就問問他「你是想要吃餅乾嗎?」這麼做,除了能讓孩子透過模仿學習將語言和事物情境做連結,還能幫助孩子進行語詞文句等的語言記憶,是為孩子開口說話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過程。

4.模仿孩子發出的聲音:
  當孩子開始試著發聲、出現少數的話語時,爸比媽咪記得跟著孩子「重複」一次,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出聲能夠引起大人關注,給予積極回饋的同時,受到鼓勵的孩子將會更樂於發出聲音

5.多多製造開口講話的機會:
  當孩子有需求時,請爸比媽咪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設法說出物品名稱或需求;或平日裡無時無刻都可以讓孩子回答你的提問後,再做下一個動作,若孩子真的遇到說不出來的時候,爸比媽咪再適時地給予提醒或是示範,則孩子將可以學得更多更好。

6.以肢體動作配合語言表達:
  當爸比媽咪與孩子互動時,若能配合肢體動作進行表達互動,除了提高孩子的興趣及學習動機外,還能加深孩子學習印象,如此將能更容易引導未滿2歲的孩子開口說話,同時還能更適切幫助孩子學習語言詞彙記憶與連結。

7.親子共讀與增加戶外活動經驗:
  經實驗證明:親子每天持續共讀20-30分鐘,就可以明顯地增進1~3歲發展中孩子的語言能力。單純只待在家中因為孩子的接觸面向較為單一,相對較缺乏語彙豐富性,建議爸比媽咪多提供孩子接觸戶外的活動經驗,如:去公園散步、賞花賞鳥;壓馬路看車、看小狗小貓等,都能有效刺激孩子開口說話、增加孩子語彙豐富度及連結。

8.在遊戲中引導孩子開口說話:
  陪伴孩子利用玩玩具與進行遊戲的情境中,自然情境中的引導語言學習和練習會比一再要求孩子跟著大人仿說來得更為直接有趣和有效果,如:扮家家酒遊戲、拼孩子喜歡的動物或交通工具拼圖。透過與同齡孩子的遊戲互動,更可以刺激孩子進行模仿和為達成社交目的的溝通,因而觸發更多片語及句子的積累和使用經驗。

9.男女語言發展有些微差異:
  一般而言,小男生的語言發展無論質或量確實皆會比同齡小女生慢一些、少一些,因此爸比媽咪不妨因材施教:引導小男生說話,儘量簡化語詞、加強語調、耐心地放慢速度且多重覆幾次;而因為天性使然(為了以後要當媽媽做準備,通常女性的話語發展係屬於直接且頻繁的),所以小女生說話通常不需要太多引導或指導,倒是可以藉此機會強調「慢一點、等我一下、聽我說、妳聽到我說什麼了嗎?」。

10.重視眼神交流:
  與人溝通眼神交流是重要的一環,和孩子互動亦是如此,其中之於語言發展較同齡為慢的孩子,爸比媽咪更需要重視眼神的交流,尤其2歲孩子具社會性意義的姿勢表情越多,將越有利於促進其語言的發展、人際的互動,同時亦能減少或避免情緒相關的疾病(如: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具破壞性的行為障礙症、自閉症、憂鬱、焦慮症、妥瑞症等)發生。人類的語言需要在一定的社交環境刺激下發展,老一代的家長們雖然在這方面沒有太多機會接觸所以認識不多,但因為傳統大家庭中家族人口眾多、兄弟姐妹多、鄰里關係密切,小孩們不乏有較多說話、吵架等的溝通機會。反之,現在家長多為雙薪和核心家庭,加上電子產品這類單向式活動的充斥影響下,導致小孩溝通機會相對較少,言語發展亦隨之會較差,爸比媽咪請多留意和重視。

  0~3歲是小孩發展的黃金期,此階段是神經、器官邁向成熟的時期,篩檢出可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是很重要的。早期發現,並且適當提供教學與協助,可有效減輕小孩在學習與社會情緒發展的問題。
你是最了解孩子的那個人,只要爸比媽咪每天撥一些時間,抱抱孩子、陪孩子玩玩遊戲、說說話,就能安撫孩子的情緒、豐富孩子的認知與理解力、提升孩子的溝通意圖與牙牙學語的動機,也會是孩子的最佳玩伴與說話老師哦!
因此只要語言能力落差不致過大,爸比媽咪能在日常互動中提供足夠的語言刺激,積極學習引導孩子說話的方法,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爸比媽咪耐心的「等待」,但若您發現孩子的主動語言或是語言表現與上述同齡孩子落差過多,建議儘早尋求專業諮詢與協助。

推薦閱讀
你一半,我一半(小魯文化)
安安的兩個皮球(木棉樹)
100層系列(小魯文化)
顏色妖怪(華碩文化)
阿奇最愛說(大好書屋)
早起的一天(親子天下)
猜一猜我是誰?(親子天下)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Copyright©裕元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 Reserved.
建議使用的瀏覽器為Chrome / Firefox / IE9(含)以上 / Edge
Desktop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