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牙牙學語 聊聊語言發展

「誠誠都滿三歲了,講話都還是『臭奶呆』,每回叫阿公都會叫成阿東,老師,這有需要去接受治療嗎?」「小明明已經快兩歲了,卻遲遲都還不開口講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都一律只用手指,但我跟他說什麼他好像又都能聽得懂,並總會適時地做出合宜的回應,老師,這算是語言上的發展遲緩嗎?」「幼兒園老師建議要帶小孩去醫院檢查語言發展,但是家裡長輩總說小孩看起來就是聰明樣、他只是大雞慢啼,不用那麼擔心啦!身為爸比媽咪的我到底要不要帶孩子去?我真的很擔心如果再拖下去會錯過黃金治療期,也真的很擔心若去了醫院會不會讓孩子從此就被貼上發展遲緩的標籤?」

  關於孩子語言發展的疑問,是發生在我們學齡前家長身邊常見的困擾,由於語言發展及其功能難以量化的特性,於是我們一般沒有受過相關專業訓練的為人父母者,實在很難自行判斷孩子的語言發展進程如何?到底現在的狀況是不是太慢﹔即使是已有育兒經驗的父母,由於孩子發展和學習的個別差異性使然,雖然可能會覺得比起其他小孩口語表達的確顯得比較慢,但也往往會因為不確定孩子會不會只是一時進度較慢,或擔心被貼上標籤而對需不需要前往就醫而猶豫不決。

1 歲的孩子應該要有溝通意圖
2 歲的孩子約能掌握 50 個詞彙的正確表達
  孩子的語言發展事實上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因其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舉凡遺傳、環境(接觸的語言種類)、學習、成熟(口腔運動功能)到個人氣質等,都和孩子語言發展的狀況息息相關。一般而言, 1 歲的孩子應該要會有明顯的溝通意圖,能用手勢表達、會自己發出聲音、玩聲音,叫他的名字也會有反應;到了 2 歲左右的孩子至少能講 50 個左右的詞彙,他們可以講短句「喝奶奶…」「媽媽抱…」,他們可以聽得懂兩階段指令,如「把玩具撿起來、拿過來給我」; 3 歲的時候已經能夠使用句子,並且講出多數人都能聽得懂的話;到 5 歲的孩子應該已經可以簡單描述一件事,咬字發音也都大致清楚。

先觀察評估溝通是否「有效」再找找問題出在哪裡?
事實上,不僅是一般的家長,就算是具有醫療背景的家長,同樣會也發生因為愛子心切,而老是會有孩子是否會跟不上同儕的擔心。深呼吸!如果您的孩子快 滿2 歲了,但他日常會用的字彙還不到 50 個,那我們是不是該就醫呢?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楊晨曾分享過自己的大兒子直至 2 歲時才開口叫爸爸媽媽,那時候就連楊醫師的先生也感到有點心慌,忍不住提問:「孩子是不是出問題了?」

楊醫師為了讓爸比放心,先是叫喚孩子的名字,隨後把孩子帶到爸比面前,看孩子能不能專注聽大人說話;接著再問孩子,「爸比在哪裡?媽咪在哪裡?眼睛在哪裡?頭髮在哪裡?」孩子都能正確指出來。當楊醫師再問他:「寶貝,你的牙齒呢?」孩子立刻咧嘴露出小小的白牙。

若爸比媽咪有所擔心,我們可以藉由簡單的情境與發問來測試孩子的發展情形,重點在於我們要用正常的語調和孩子說話,以便觀察孩子能不能正確解讀我們所給的訊息,同時利用當時符合其能力、合宜的方法與人溝通。

3 個檢測標準 檢測孩子的語言發展

美國語言聽力協會曾指出了3 個觀察角度,提供給爸比媽咪參考以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疑慮。
1. 孩子是否能夠理解別人的話語?孩子學會說話之前會先聽得懂別人所說的話,如果你的孩子理解語言的程度和其他同齡小孩差不多,也能夠遵從簡單的指令,那他之後跟上發展腳步的機會就很大,反之則需要即早就醫。
2. 觀察孩子是否能使用肢體語言溝通,肢體語言愈豐富,他的語言發展預後就愈好。
3.觀察孩子有否持續增加並學會使用新的字彙,也許現在使用中的字彙比別的孩子少,但只要孩子一直有在進步,每個月、每天都能學會新的字,或是會試圖將他學會的字詞組合成句子,若是你很少聽見孩子說出新的詞彙,那代表他很可能有語言發展方面的問題。

  看到這裡,如果爸比媽咪仍不十分確定家裡的小寶貝到底有沒有語言發展相關的問題,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新化分院復健科醫師王瀅瑄建議,只要當您有疑慮,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帶去醫院給小兒科或復健科醫師看看,若有需要進一步評估治療,醫師會幫忙安排語言治療的療程,語言治療師會依孩子的狀況,提供家長衛教或是排定後續療程。如此不僅能放下心中大石,若真有相關狀況,也能真正把握孩子學習發展及療育的黃金關鍵期。

如果您還是有任何疑慮或擔心,歡迎與我們聊聊!

推薦閱讀
以共讀增加語言刺激 推薦4本繪本鼓勵孩子勇於表達
你一半,我一半(小魯文化)
小藍和小黃(上誼文化)
100層樓的家(小魯文化)
顏色妖怪(小華碩)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Copyright©裕元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 Reserved.
建議使用的瀏覽器為Chrome / Firefox / IE9(含)以上 / Edge
Desktop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