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孩子為什麼「不乖」?

「三歲的小琳又躺在地上大哭大叫了,媽咪無奈地說她只要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這樣…,而且怎麼教都教不好!」

「二歲半的小恩原本正在和姊姊一起玩球,結果因為兩人的意見不合,小恩就拿起旁邊的東西往姊姊身上亂丟…,爸爸說他的脾氣這麼壞,該怎麼教才好?」

相信這是會令許多爸比媽咪都苦惱的事,我的孩子為什麼總是「番」到讓人受不了?爸比媽咪總是會說:「我也有教啊!為什麼姊姊就可以做得到、學得好…」、「要是孩子能夠乖乖聽話,不必我嘮叨個沒完就乖乖去做,那該有多好!」如果孩子合作,不僅父母輕鬆,孩子也輕鬆。信不信由你,孩子其實也很渴望取悅人、也想做個乖孩子,那他們為什麼不自己乖一點呢?知道嗎?其實孩子也很希望能做個乖小孩,但有一些狀況讓他們沒辦法控制自己要乖一點。想讓爸比媽咪知道孩子之所以會「不乖」,背後隱藏著三個心理需求:

一、爸比媽咪用不適當的方法來滿足其內心真正的需求

不管孩子表現得多麼無法無天,他們的任何行為其實都只是為了滿足內心真正的需求。只不過在這些真實存在行為背後的需求,有時看起來是很氣人的。

如果孩子一直惹你生氣,那是因為有些事不順他們的心。切記:孩子如何看待周遭發生的事才是關鍵所在,而不是事情本身。

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時(或是我們認為的不合理要求時),通常我們第一個反應並不是想到他們的需求,而是惱怒生氣,然後責罵他們一頓或是威脅或是大吼大叫,也可能把他們早就知道的那一套再搬出來解釋個沒完,殊不知,他們的問題並不在於不知道,所以我們的解釋往往會淪為耳邊風。

大人們的反應儘管很自然或出於善意,卻是解決問題的大忌。如果有人對我們說教、批評或責罵,我們通常會想要辯解、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在這一點上,小孩跟大人無異,如果他們覺得自己受到的攻擊太過猛烈,有時甚至還會還擊。但是,如果把孩子的不當行為看成是他為了滿足真正需求而做的錯誤嘗試,你就不會輕易動怒,也比較容易幫助他們學會用適當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二、孩子想做的事和大人不一樣

孩子想要的時候就要、想做的時候就做,這是天性,而我們為人父母的責任則是幫助他們做正確且合宜的事。然而,爸比媽咪跟孩子往往各有各自不同的重點待辦事項,所以容易產生衝突。小孩不是天生吃飯就會用餐具、也沒辦法天生就懂得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孩子更不可能天生就喜歡做功課,孩子們的天性是想要做什麼就去做,這通常就會造成一團混亂(尤其是擾亂大人們的秩序),以及我們大人的無窮無盡的火山爆發。

想讓爸比媽咪知道的是:孩子必須要學習能夠融入社會,所以他們必須要學會知道什麼樣的行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做才是適當的。例如,為什麼可以用舌頭舔霜淇淋,但卻不能舔漢堡?為什麼不能光著身子走在大街上?為人父母總是期待孩子可以開開心心地認同並欣然接受大人給的指令:事情就是這樣、乖乖照做就是了,但是這並非孩子們的天性,不管我們的理由有多麼充足都一樣。

堅持並有主張的孩子通常他們期待掌控的需求會比隨和的孩子來得更大,他們總會強烈想要掌控、主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就是說,對他們來說,照著自己的意思行事非常重要。而這通常就會跟孩子的意願產生衝突,然後便會出現違逆、反抗、不守規矩的場面。

三、為了吸引大人注意

孩子不乖的另一個原因,跟爸比媽咪的管教方式有很大的關係。請回想一下;當一切都相安無事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對孩子置之不理。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相反地,一旦發現有什麼不對勁時,相信爸比媽咪肯定會立刻衝過去……,危機出現時立馬處理,這是再自然不過的本能反應。這不僅是我們保護孩子安全的方式,也是我們教導孩子守規矩時常會用的方式。不過要提醒爸比媽咪的是:若是常常對稀鬆平常的事起太大的反應,等於不知不覺在教導孩子:尖叫或大哭大鬧可以讓他們馬上獲得注意。博取注意是人類基本的需求,小小孩很快就會學到,於是他們會採取最容易的方式來滿足這個需求,而孩子從我們的反應中學到要尖叫或大哭,他們根本就不會去管現在碰到的問題是多麼地微不足道。

簡而言之,你越關注的事就越容易發生,所以當爸比媽咪對孩子的負面行為非常在意時,反而無形中愈會強化孩子的負面行為。再者,如果總是對芝麻綠豆的小事過度反應,反而是在無形中教導孩子:沒有你,他們應付不了任何狀況,等於是剝奪孩子學習發展的機會,於是可能會使孩子失能。要請爸比媽咪留意:必須降低對「不當行為」的關注,低調處理孩子的挫敗,增加對「正面行為」的關注,如此才能強化並增強孩子的正面行為。

當然,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什麼是好的規矩、什麼又是不好的規矩。因此這個管教的責任就落在身為父母的我們身上,我們需要給孩子清楚的規則、明確的賞罰,並且教他們具體的衝突解決方式。管教的重點在於,鼓勵讚賞與斥責制止一樣重要。有的時候,鼓勵讚賞的「正向強化」反而比負面制止還更有效果。在孩子做得對、做得好的時候給與肯定和讚美,經過長期的努力,當孩子時常感到被鼓勵和尊重,而非被命令和羞辱時,他們就比較願意去聆聽、學習和改變。

另一方面,你也需要檢視自己平時在家中的行為,以及自己如何處理生氣的情緒。如果你平時動不動就對孩子 (或另一半) 發脾氣、大小聲或動手打孩子的話,家中的小寶貝要不有樣學樣也很難。我個人認為,在這一點上,身為台灣父母的你我,更是需要多加留意、努力克服。因為在老一輩的教養觀念裡,「打小孩、吼小孩」都是稀鬆平常的事。因此,現在為人父母的你我,在成長過程的耳濡目染之下,有時也會不自覺就把這種「打小孩、吼小孩」的習慣帶入教養當中,使得孩子們常被迫屈於權威,也就自然學會了「吼別人、打別人」的習慣。因此,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中的小寶貝,身為父母的我們,對孩子說話要練習「平靜的說、慢慢的說」。

2~4 歲這個階段的兒童是能學習以言語取代拳頭來解決問題的。因此,我們可以教導孩子在生氣時不踢人、不吼叫,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比如說可以讓孩子練習用不同的詞語說出自己的心情,或者爸比媽咪可以為孩子設定家中某個角落 (比如說:書房) 成為他的「安全角」,每當他很生氣或沮喪時,就讓他練習去「安全角」讓自己平靜下來,等心情恢復了再回來跟大家玩。另外,當孩子和其他孩子玩耍時,爸比媽咪可以特別留意他們的互動。如果他們之間發生的只是小爭執,先靜觀其變,讓孩子們學習自己解決衝突。然而,當他們開始動手動腳、不聽勸告甚至有人身安全的疑慮時,爸比媽咪就必須介入,因為這是教導孩子學習平靜下來的最佳時機。除了把兩個孩子分開以外,爸比媽咪還必須告訴孩子們不管是誰先動手,只要是彼此傷害就沒有任何藉口。同時可以告訴孩子在面對衝突時可以採用的方式,比如說:他可以堅定說不、轉身離開、採用合作或折衷的方式來取代身體的攻擊,並同時鼓勵孩子這麼做代表他「長大了」。當你的小寶貝願意以和平、友善的方式來對待其他小朋友時,也千萬別吝於當下給他讚揚與肯定。

在生活中,不論是在對孩子講故事時,或者當爸比媽咪看見其他小朋友生氣難過時,別忘了藉此機會教育,幫助孩子去設想其他人的感受,藉此建立孩子的同理心。當孩子很生氣或沮喪時,爸比媽咪也需要適時的表達同理心,而非一味的拒絕聆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這些情緒是正常的,而爸比媽咪也懂得他的感受,然後再一步步引導孩子採取正確的行動。

在面對處理孩子所產生的攻擊行為時,身為父母的我們,真的很需要以毅力、耐心、細膩、創意與智慧來陪伴、教導、幫助孩子。因此,如果寶貝出現攻擊行為時,何不就讓危機化為轉機,藉此好好讓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也為他人設想。這樣不僅有機會化解寶貝的攻擊行為問題,更可以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幫助他成為願意聆聽、通情達理、獨立懂事的孩子。

推薦閱讀

媽媽,你還愛我嗎?(小天下)

爸爸,我不要踢足球!(小天下)

我的感覺系列套書(親子天下)

生氣王子(親子天下)

愛哭公主(親子天下)

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大穎文化)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Copyright©裕元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 Reserved.
建議使用的瀏覽器為Chrome / Firefox / IE9(含)以上 / Edge
Desktop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