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logo
  • 首頁
  • 關於我們
    • 基金會簡介
    • 大事記
  • 裕元獎
    • 音樂獎
    • 書法獎
    • 寫生比賽
    • 徵文比賽
    • 活動花絮
  • 其他活動
    • 活動記錄
    • 公益足跡
    • 文教推廣與社區互動
  • 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 線上報名
  • 專案申請
    • 公益捐助
    • 場地申請
    • 補助項目
  • 個資、隱私權暨智慧財產權聲明

講一句 回三句

有沒有發現3歲以下的孩子,常常會...:
✓ 愛把「不要」掛在嘴邊
✓ 凡事都要自己來,不要別人幫忙、也不聽別人意見
✓ 愛打人、摔東西
✓ 用哭鬧尖叫引起大人的注意
✓ 明明已經會做的事情卻故意不想做
✓ 有時會去欺負、逗弄別的小朋友

  從搖搖頭說「不要」開始,然後是講一句可以回三句,讓爸比媽咪不禁懷疑以前那個成天笑嘻嘻、總是點頭說好的小可愛到哪裡去了?想讓爸比媽咪知道孩子「頂嘴」是成長必經的過程,因為這正表示他勇於表達不同於我們、並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在過往與孩子們相處的觀察發現:會頂嘴的孩子通常反應都比較快,天馬行空的能力也比較好,的確是顯得比較聰明!尤其到了4、5歲的孩子,因為身體控制能力成熟,於是正式邁入「回嘴高峰期」,很多時候他們其實不是故意的,而只是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證明自己的能力,希望大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小孩頂嘴有時也可以視為是一種「壓力表現行為」,惟有悉心了解頂嘴背後的暗示,才會是爸比媽咪最好的因應方式。當孩子說「為什麼不行這麼做」,其實他想表達的是「事情都是你們大人決定,我也想試試自己作主看看」;當孩子說「不要管我」,這句話想傳達的是「別再催促我了,請給我一點時間和空間」。所以當您發現孩子開始用頂嘴的方式說話,請爸比媽咪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把孩子的頂嘴反應當成是在試圖與您進行溝通,透過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或與孩子談談,知道他們真正在意什麼事,以及如何幫助他、改善現今的緊張關係。

  以下這些情形提供爸比媽咪思考:
1.忙碌容易讓大人失去耐心!
  「沒時間了,快一點!」著急的爸比媽咪實在是不想聽孩子多說,事實是如果當下爸比媽咪願意給孩子兩分鐘、聽孩子講心裡話,這時間將遠比彼此拉扯或不愉快的時間來的短且更有意義!更重要的是親子關係不會陷入緊張,讓彼此都能擁有每一天美好的開始。
  真心不騙,大多時候不是現在的孩子比較愛頂嘴,而是現在的爸比媽咪步調很快、會要求孩子在很短的時間內要把事情完成!
2.剝奪孩子發表想法的機會
  「我還要玩一下!」「我剛剛已經給過你5分鐘了!」
  「可是我還沒有玩夠!我還想玩!」「不要再講了…。」
  長久如此的互動模式可能對孩子造成的直接影響是,他無形中也會習慣總是對人這樣講話,最常見的便是當他的意見跟別的孩子不同的時候,他就會臉帶不悅地說:「你可以不要再說了嗎?」「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通常他也不太能接受別人的說法及理由。
  還有一種情形是「陽奉陰違」,因為怕大人生氣,或是知道大人一定會堅持、反對,於是孩子可能表面上在你看到的時候乖乖配合或執行,但在你背後偷偷去做自己想做的。「大掃除時在家裡角落的地毯下,竟然清出了好幾塊發了霉的紅蘿蔔、芹菜、花椰菜、小黃瓜…。」 既然你堅持,我沒有能力或膽量反抗你而且也不想委屈自己,那我就只好趁你沒看到的時候再自己想辦法。當我們不允許孩子發表他自己真正的想法時,他就會用另一種方式去達到他的目的,待年紀愈長衍伸出來的結果是孩子可能會說謊、逃避或拒絕跟父母溝通。
  遇到這些情形,爸比媽咪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我希望你可以吃對身體健康的菜菜,那我們可以怎麼做?是不是可以找到其他營養成分相似、但孩子可以接受的蔬菜來取代。只要願意給孩子發表想法的機會,聽聽孩子想說什麼,然後從中找出兩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孩子將會從頂嘴轉成願意提出想法進行討論,他就不再只會投反對票,相對也會比較樂於接受大人的意見。
3.當孩子有所堅持的時候
  「我們現在要回去了」「我還要玩!」「大家都要回家了!」「我還要玩!」
  這個時候因為孩子正在情緒糾結上,其實不需要跟孩子做語言上的爭論或是試圖用理性說服孩子,只須堅定且溫柔地告訴他:「還有1分鐘我們就要離開囉!」給孩子留一點空間和彈性,儘管孩子仍會有些抗拒或掙扎,雖然口中仍會一直嚷著我不要,但其實他「照子還是很亮的」,他會觀察身邊的人,當他看到大家都在收拾東西、老師已經把門打開、小朋友已經魚貫走出去的時候,他自然而然也就會跟進了。
  相反的是,如果持續續跟他爭執要或不要、可以或不可以,往往可能講了5分鐘還是不會有結果。因為很多時候孩子其實會樂在與大人你講一句、我回一句的遊戲中,這樣的孩子其實是希望大人注意他,但我們應該在別的地方關注他,而不是總在他講我不要的時候才注意他。
4.被疏忽冷落想引起注意的時候
  媽咪在講電話或忙於處理事情時,是否常會發生孩子跑來告狀:「媽媽,他弄我……。」
  孩子是可以等的,溫柔且堅定地轉過身告訴孩子:「我正在忙,如果你需要我的幫忙,請你要稍等,我處理完一個段落,我就會過來,你可以等嗎?」
  這時孩子通常會有兩個反應,他若真的能等就會在旁邊等,或是他不想等就會離開了。隨後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一起來練習,今天如果換做你是媽媽,你會怎麼做?要停止手上的工作?還是不理小朋友?這是需要練習的,他們理性或記性也許沒有那麼好,下一次還是會再發生類似的事,只需要提醒他,我們現在正在忙,你應該怎麼辦?孩子會知道我應該等一下,那麼他就得到了練習。
5.有不同意見的時候
  「外面好冷你應該要穿外套。」「我才不冷,我很熱,我都快要流汗了!」
  「我剛從外面進來,真的很冷!」於是兩個人就各持己見、僵持不下。
  何妨就放下堅持讓孩子去試一試:「我開門讓你去吹一下外面的風,如果你覺得冷再穿。」這其實是一個能互相同理的方法,習慣使用之後,爭吵的情況就會減少,問題也將能獲得解決。
  「為什麼不能買?臭爸比,我不喜歡爸比了!」這是常在賣場會看到的景像,有的爸比媽咪會在要進賣場之前,會先跟孩子說好,我們今天只有逛逛,沒有要買任何東西。而有的家庭則比較隨興,今天孩子說要買這個,覺得不錯就買;明天孩子說要買那個,覺得沒什麼用就不買,當爸比媽咪沒有提供一個固定且可以遵循的原則,因為之前的好經驗,常會誤導並讓孩子覺得;「或許我今天堅持或哭鬧一下,你是不是就有可能會買給我?」所以當孩子真的很想要而你卻不買,所以孩子就會出言不遜,這個問題的根源不在小孩,而在大人!
  從現在開始跟孩子做好約定,比如一個月可以在賣場挑一個想要的東西,「今天是2/1,你就有想要的東西了嗎?那接下來的日子裡都什麼都不能再買囉!」提醒孩子我們的約定,一旦孩子耍賴、鬧脾氣,爸比媽咪就要重申規則;如果孩子因為這樣而說出不好聽的話,可以取消下次的購買作為懲罰(當然這也是要事先約定好的)。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歡這個規則,也可以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我們可以再討論出新的規則,但當下決不可能因為你用不合宜的語氣而得到任何想要的東西。

  當大人講話總是慣於使用命令式的語氣時,就會容易覺得孩子的回話是在跟你頂嘴,事實上孩子是在向你爭權;而如果大人習慣使用的是討論式的口吻,就會覺得孩子的回話是在跟你討論。所以到底是不是「頂嘴」?其實很多時候關鍵取決於大人們出的是什麼招。
  會頂嘴的孩子,通常反應很快並且也比較有自己的想法,並不是我們說東,他就會朝東,他總是會有很多其他的聯想,事實上孩子並不明白為什麼這樣就叫做頂嘴,而且通常會伴隨著大人們生氣或是嫌棄的嘴臉,孩子只是覺得我就是把想法講出來讓你們知道。然而不頂嘴的孩子並不等於他沒有想法,在某些情形下可能因為面對著比較權威或嚴格的大人,當孩子曾在試圖發表意見時嘗到幾次不好的經驗,或被指正、或被要求、或被處罰等不好的結果,這時候他就會選擇把想法收起來。通常當大人越包容,因為留給孩子空間所以他就越會頂嘴,而「頂嘴」是我們大人的定義,事實上應該說是我們的孩子他較勇於提出意見進行討論。
當孩子開始會頂嘴了,這就表示他擁有自己的想法、有不同於我們想要他做的了,重點在於想讓爸比媽咪知道:如何讓孩子把心中的想法從簡單且直接的「頂嘴」,變成完整情緒或心意的表達?這真的是有難度且需要練習的,甚至於我們身邊仍有許多大人們尚且還無法掌握其間的要義及真諦。重要的是我們要能真心願意、不帶批判地聽孩子說話,並且耐心地引導他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表達出來。將會發現孩子就不再只是用簡短的方式說「不要」,而是漸漸學會練習清楚、具體且正向地表示,「我可以做什麼嗎?」「我可以在什麼時間做這件事嗎?」經過討論與練習之後,理性面便能戰勝感性面,而不再僅只於用叛逆、抗戰的互動模式讓  爸比媽咪們覺得孩子事事都會唱反調、要頂嘴。
  跟孩子的溝通,著重在生活中一次一次的慢慢累積。爸比媽咪要用耐心,做身教,平日即要留意自己跟孩子說話的用語及詞彙,我們常常希望教孩子有禮貌,但最沒有禮貌的往往是大人,尤其是情緒上來的時候,什麼話都說的出來。如果沒有身教,很難單用言教說服孩子。
  面對孩子的頂嘴,爸比媽咪無須立刻還擊,直接回:「你怎麼可以頂嘴!」這是無濟於事的,最簡單的方式便是深呼吸、退後一步、蹲低一點,先看看現在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我們可以怎麼做比較好?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的確會比較衝動,我們不需要跟孩子在語言上起衝突,應該先解決當下的事情,再來討論他說話不禮貌的這件事。你應該用什麼方式表達才是正確的,我們再來練習一次,耐著性子跟孩子一起再練習一遍。
  再次強調:當你的孩子敢和你頂嘴時,作為父母親你不僅不需要生氣,反而應該開心,因為這代表孩子的心中開始有自我概念的存在了。曾聽說:「不會頂嘴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因為他們太會忍了」被孩子反駁,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卻是一件好事。孩子敢和你頂嘴,代表你的家庭相對是比較平等開放的,有表達的自由、有充份的信任及安全感。

推薦閱讀
我不敢說,我怕被罵(大穎文化)
不是我,是小怪獸(格林文化)
壞種子(格林文化)
好好狐狸(茉莉)
快點!快點!(聯經)

  • 關於裕元種子書坊
    • 關於我們
    • 空間導覽
    • 服務時間
    • 入館規則
    • 預約方式
    • 交通位置
  • 最新消息
  • 線上預約
  • 親職教育專欄
    • 情緒篇
    • 生活習慣篇
    • 學習篇
    • 溝通篇
    • 身心發展篇
    • 自信養成篇
    • 社會人際篇
  • 活動花絮
  • 常見問答

Copyright©裕元教育基金會 All Right Reserved.
建議使用的瀏覽器為Chrome / Firefox / IE9(含)以上 / Edge
Desktop Version